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及应用
点击数:22822018-05-24 15:40:23 来源: 重庆哥尔摩科技有限公司、电波暗室、电磁兼容暗室、汽车电子暗室、EMI系统测试、EMS系统测试、EMC测试附件、EMC测试天线
射频识别技术RFID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,即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、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,可以快速读写、长期跟踪管理。
RFID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和中枢技术之一。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,现阶段物联网最大规模、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,利用RFID技术,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。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之一,RFID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物联网建设的成败。 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由RFID标签、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。
根据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能量感应方式,RFID有两种耦合类型
电感耦合(感应耦合):变压器模型,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,依据为电磁感应定律。
反向散射耦合:雷达原理模型,发射出去的电磁波,碰到目标后反射,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,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。
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、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。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、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。
电感耦合与反向散射耦合的差别
在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中,阅读器的天线将读写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到空间范围内,建立有效阅读区域,位于该区域中的标签从阅读器天线发出的电磁场中提取工作能量,并将标签内存的数据信息传送到阅读器,阅读器对信号解码后送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。反向散射耦合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。
在电感耦合方式中,阅读器将射频能量束缚在阅读器电感线圈周围,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场,沟通阅读器线圈与射频标签之间的射频通道,没有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。
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:标签进入磁场后,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,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(Passive Tag,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),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(Active Tag,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),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,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。
RFID技术的应用:
1、物流: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,信息自动采集,仓储应用,港口应用,快递。
2、零售: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,补货,防盗 。 3、制造业: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,质量追踪,自动化生产。 4、服装业:自动化生产,仓储管理,品牌管理,单品管理,渠道管理 。 5、医疗:医疗器械管理,病人身份识别,婴儿防盗。 6、身份识别:电子护照,身份证,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。 7、防伪:贵重物品(烟,酒,药品)的防伪,票证的防伪等。 8、资产管理:各类资产(贵重的或数量大相似性高的或危险品等)。 9、交通:高速不停车,出租车管理,公交车枢纽管理,铁路机车识别等 。 10、食品:水果,蔬菜,生鲜,食品等保鲜度管理。 11、动物识别:训养动物,畜牧牲口,宠物等识别管理。 12、图书馆:书店,图书馆,出版社等应用。 13、汽车:制造,防盗,定位,车钥匙。 14、航空:制造,旅客机票,行李包裹追踪 。 15、军事:弹药,枪支,物资,人员,卡车等识别与追踪。